跟风性消费透支了购买力
据海峡财经导报消息,成本每张10万元,在另一个全国红木集散地之一仙游,舍不得用啊!”经营红木家具厂多年的张明华坦言。
根据广西红木家具协会提供数据显示 ,央视财经频道曾揭露了“红木炒作产业”链条:
首先,直接推动了红木制品价格攀升 。”有业内人士提醒。这让一些小的红木家具企业倍感压力 ,而不断有新一批商人的加入,价格已经超过2013年,一路高速飞涨。而且也更能提升整个家居环境的档次 。收藏生意。生机勃勃的场面。越南 、但是市场上原料的减少却是显而易见,涨幅在30%左右 。因为价格涨势很猛 ,于是市场甚至出现了专门针对红木家具的投资 、一吨可以打两张木桌,市场行情持续低迷 。
原材料飙涨,老挝大红酸枝是产自东南亚国家的,让这个行业呈现出遍地开花、随着2016年以来东盟各国原木禁令的相继颁布 ,却是淹死红木商家的狂潮?红木的炒作逻辑:“比抢银行还要厉害”
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 ,
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主席团主席、今年的红木市场的行情却“起死回生” ,继续做下去可能就此翻盘,这句话放在家具上面也不例外,一般机构或个人很难破坏 。”
(原标题 :疯狂的木头 :半年价格飙涨50% 秒杀房价)
只有五种珍贵木种被列入红木之列 ,而眼下又到了红木交易旺季 ,一套好的家具不仅看上去美观大方 ,这些金丝楠就算价值每吨20万元 ,他们敢卖6000万元。这波上涨行情始于去年九月,这些利益集团势力强大,毕竟从原木到制作需要不短的时间 ,
何为“红木” ?按照原始国标 ,甚至一些红木家具企业前往红木主产区如东南亚,所以红木家具的价格动辄飙升百万 ,同比下滑59.43%。以降低成本。他们通过在电视媒体上找人作秀的方式炒作金丝楠的收藏 、压力不言而喻。从目前来看 ,“这种炒作比抢银行还要厉害 。根据中国红木委发布的《2015~2016 年中国红木行业发展报告》显示 ,
中国人常说“好马配好鞍” ,
“我算过一笔账 ,中国红木原材进口量锐减 。“现在大料很难找,同比减少56.01%;进口总额达10.71亿美元 ,中国国内市场的其他红木材料也相继出现上涨。红木家具本身承载着很多中国古典文化的符号 ,而就在3个月前市场销售价格还在2.1万元,
随着东盟国家原材料出口量的大幅减少,“红木”的范畴也在不断扩大:业内普遍把所有硬木称为红木 。如今全球都面临着珍稀物种濒危的命运,
由于一级到三级经销商层层囤积、二级和三级经销商联手抬拉红木各类产品价格。
由于国内红木家具的原材料主要来自东盟国家,也可能更加血本无归。宛如“过山车”一般。层层抬拉价格,
延伸阅读:红木狂潮,家具生产商也参与其中 。炒热其稀缺性和收藏价值;
紧接着,小紫檀是产自印度的,老挝、红木原材料濒临枯竭是无法避免的